王牌專利藥陸續保護到期,藥企面臨超級商機大考
2010-04-20
摘自醫藥經濟報 輝瑞制藥風靡全球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將在2011年失去專利保護,該藥2009年在全球的銷售額超過120億美元。其他專利到期的熱門藥物包括:惠氏的抗抑郁藥Effexor(2010年到期);默沙東的抗過敏藥Singulair(2012年到期);禮來的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再普樂(Zyprexa)(2011年到期)。 2010年以來,中國醫藥企業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海外項目或海外合作,其中包括: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完成FDAⅡ期臨床試驗;雙鶴藥業與韓國LG生命科學股份公司簽署排他性協議,并將在中國獨家許可供應和經銷LG生命的2型糖尿病專利口服藥;海正藥業出資980萬美元認購注射劑開發公司賽金控股有限公司發行的B類優先股700萬股等等。 大量王牌級專利藥品保護到期,不僅為仿制藥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意味著眾多名貴藥品的價格將會大幅度降低。從原料藥供應商到通用名藥生產商的華麗轉型,不僅是價值鏈向下發展、提高整體競爭實力的表現,更重要的是醫藥企業產值和利潤可能呈現“爆炸式”增長。面對千載難逢的時機,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供應商,中國醫藥企業不可能滿足于現有低端供應商的地位,開始各顯神通,以求分得一杯羹。 追逐:更高的利潤 目前,中國醫藥企業大致通過兩種模式提高利潤。 一類是以海正藥業、華海藥業為代表,選擇從價值鏈最低端的原料藥到最高端的專利藥的模式。它們通過特色原料藥供應完成原始積累,進而逐步向利潤更高的制劑代工出口方向升級。 2003年,海正藥業抓住了辛伐他汀專利到期前的機會,在全球率先仿制成功,實現了他汀類原料藥利潤的爆發式增長,使得公司的銷售收入當年增加100%以上,利潤更是飆升200%以上。4年后,另一家特色原料藥公司華海藥業申報的抗艾滋病藥物奈韋拉平片的新藥申請獲得FDA批準,成為全國第一家制劑藥通過FDA認證的企業。這兩家企業的成功證明,以原料藥起家的中國藥企有能力和實力在世界專利藥品到期的情況下參與競爭并獲利。 另一類是以恒瑞醫藥為代表的自主研發與國內市場首仿相結合的模式。2009年6月,恒瑞醫藥向FDA申報新藥磷酸瑞格列汀臨床Ⅰ期,希望用3~5年時間完成臨床試驗。實際上,這種新藥是在默沙東專利藥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而來的,恒瑞醫藥憑借相對較強的研發實力,對專利藥進行仿制和提升,從而達到規避專利限制的目的。與此同時,恒瑞醫藥還是賽諾菲安萬特研發的多西他賽的國內第一家仿制企業,其仿制的多西他賽于2002年9月30日獲得上市批文。截至2005年底,恒瑞醫藥已占據該藥接近50%的市場份額。由此可以看出,二次研發和首仿即將過期的專利藥品是可以創造高利潤的。 人才:被搶的“獵物” “重磅炸彈”爆炸后,除了滾滾商機之外,各制藥企業也打響了人才爭奪戰。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能力完備的人才成為很多醫藥企業的“獵物”。留住優秀員工、吸引杰出人才成為國內醫藥企業的“人才觀”。單從2009年醫藥企業業績完成情況和漲薪范圍可以看出,大部分企業員工處在“漲”聲一片的繁榮環境中,而且超額完成業績指標的企業對于員工最為慷慨。 那么,2009年中國醫藥企業業績完成情況怎樣?對于2010年,它們的業績預期及規劃如何?2009年,中國醫藥企業中有五分之三完成了當年的業績指標,而在2010年,大部分醫藥企業依然持樂觀預期,不同幅度提高了業績指標,當然這一切與越來越廣闊的市場和“爆炸式”利潤增長誘惑密不可分。 薪酬:漲聲響起來 隨著中國藥企獲利能力不斷提升,它們開始向供應鏈的高端發展,開始意識到除了“硬件”投資外,更重要的是加強“軟件”也就是人才的投資。眾所周知,中國內資藥企的薪酬水平無法與跨國企業抗衡,這也使得很多優秀的核心人才流入外資企業,造成內資企業的損失和人才危機。其實,獲利能力的增加從某種角度講也是人力成本支付能力的增加,吸引人才最根本也最具誘惑力的無外乎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那么,哪些崗位在“大牛市”中異軍突起成為“績優股”呢? 有30%的企業部門薪酬漲幅超過10%,其中,市場部門、銷售部門和研發設計部門并排第一,這樣的市場現狀恰恰對應了當下中國藥企的發展趨勢。 籌碼:把專家留住 “首仿+創新”是中國醫藥界普遍認同的盈利模式,無論是海正藥業還是恒瑞醫藥,都在這方面嘗到了“甜頭”。這種模式的關鍵點之一在于,企業要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研發團隊、足夠豐厚的資金支持,因為藥品和其他產品的本質區別在于藥品在投入市場之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測試,在此期間完全處于“燒錢狀態”。較長的資金鏈對于企業資金運作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考驗。 藥品首仿除了要保證速度之外,還要注重藥效和生產成本,而創新則首先要看企業是否有能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為中國的醫藥創新很多都是通過對專利藥的再開發、再提升獲得的,所以,過硬的研發隊伍和資深的業內專家無疑是降低投資風險的有力籌碼,要想留住他們,許以高薪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適合:才是最優的 進軍國際市場對于中國藥企而言是大勢所趨,歐美市場的豐厚回報是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抗拒的。FDA認證是美國確保本國及進口食品、藥品安全的認證標準,該標準為食品、藥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作為全球最大的的食品與藥物管理機構之一,FDA認證被廣泛認可并通行于全球其他國家。隨著奧巴馬政府新的醫保方案啟動,全球最大的藥品市場??美國將刺激價格相對低廉的仿制藥需求攀升,這將促進原料藥的采購甚至是制劑生產外包。這種供需之間的微妙變化似乎為苦尋國際市場的中國藥企開辟了一塊新大陸。 開拓市場無疑是市場部門和銷售部門的核心職責,但是傳統醫藥行業的營銷部門已經無法滿足新環境的需要,懂得國際醫藥市場規則、通曉FDA認證程序、能夠進行跨國行銷和市場運作的國際復合型人才成為絕對的“搶手貨”。很多中國醫藥企業走不出去,不是因為競爭能力、研發實力不夠等客觀因素,而是因為沒有能夠開拓和維護國際市場的優秀人才。當然,中國藥企在經歷過“閉門羹”和“啞巴虧”之后開始越來越意識到國際型營銷人才的重要性,這種意識也體現在薪酬的給付理念上。有理由相信,具有全球視野的高端營銷人才必將成為中國藥企競相聘用的熱門人才。 當然,除了營銷和研發部門,其他部門對于企業的貢獻也不能抹殺。由于醫藥企業涉及的部門較多,在這里只摘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部門。由圖中可知,支持部門的薪酬漲幅遠低于業務部門。當然,薪酬增長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并不能代表薪酬水平的絕對高低,在參考這些數據的時候還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優的。 中國在制藥業界特別是在增值低端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如相對較低的生產和勞動力成本、品類齊全的成熟制造技術和成規模的生產能力,以及集聚的研發和營銷人才資源等等,都為中國藥企今后的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